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丁
INTRODUCTORY SOCIOLOGY (D) 
開課學期
98-2 
授課對象
醫學系  
授課教師
吳嘉苓 
課號
Soc1010 
課程識別碼
305 101D0 
班次
02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共101 
備註
醫學系學生僅限選1,2班,其餘不予承認。
限學號雙號
總人數上限:100人
外系人數限制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82sociology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學(丁) -- 2010年春

授課老師:吳嘉苓 (社會系館研究室313,02-3366-1225,clwu@ntu.edu.tw)
課堂助教:劉定綱、于德林、安勤之、黃思齊、林佳萱等
上課地點:共同教室101 上課時間:週五下午3:30pm—6:20pm
約談時間:週二3:00pm—5:00pm,社會系館313室(其他時間約談,請事先約定)
 

課程目標
社會學思考本身是一股力量,一股反固定化(anti-fixating)的力量。它本身打破了一成不變的壓迫感,恢復了世界的彈性;它顯示世界面貌大可以和今天不同。
Zygmunt Bauman,Thinking Sociologically 2002: 19

我們個人的喜怒哀樂,與這個社會有什麼關連嗎?為什麼台灣的「奇蹟背後」,有些人得以致富,有些人卻是致病?為什麼同樣是生病,有些病得到同情與照護,有些病受到排擠與歧視?為什麼建中學生在西門町街上嬉笑怒罵、打打鬧鬧會被視為青春洋溢,穿強恕中學制服的做同樣的事,就容易被懷疑有青少年犯罪嫌疑?為什麼以前講台語要被罰青蛙跳,現在學校反而推廣「母語教學」?為什麼男性從事護理工作、女性擔任汽車修護黑手,都會有些壓力?為什麼越是自我選擇投入的戀愛,分手越加痛苦?為什麼發展更多不等於更好?社會學引領我們瞭解這些不同層面的社會生活;社會學對於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,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連,提出了探索的方法。社會學也強調實踐;如同引文所述,社會學思考提供我們改造世界的角度、靈感與方法。

在這門社會學的導論課中,我們將介紹社會學的思考方式以及重要概念。這門課特別著重從學生的個人經驗出發,讓學生藉由社會學的觀點以瞭解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,並習得觀察與瞭解社會的方法。這門課也強調「台灣味」,期能藉由閱讀與討論台灣本土的社會現象,來學習社會學並解讀台灣的社會萬象。
 
課程要求
本堂課獲得台大校方提升教學品質計畫的補助,預計每20人將配置一名碩博士班助教,因此每堂課都將進行討論課程部分,由助教密切帶領同學進行課程討論。有關期末報告的進行,也將由助教來協助進行。因此本堂課的上課方式,很重視同學們積極地參與,主動進行思辨與與討論,並逐漸進入進行社會學研究的學習。

這門課的評分方式為:
(1) 課堂討論與相關作業25%:作業如有抄襲以零分計算。課堂討論期望每位小組成員都盡力參與,參與程度與品質由助教進行評估。
(2) 期中考30%,期末考20%:考試範圍為上課內容以及指定閱讀教材。參考閱讀部分不在考試範圍。
(3) 期末報告25%:期末報告除了團體成績外,個人參與的程度也將納入給分,期望各組能共同協力完成報告。
(4) 每週的「課外閱讀」為加分項目,請寫下閱讀心得(不是該書摘要,而是具有社會學分析角度的深入討論),在期末考前任何時候都可以交上。教師將根據其書寫品質,給予1-10分的加分(總成績最高不得超過100分)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在課程教材方面,這門課將倚重《見樹又見林: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、實踐與允諾》(Forest and the Trees: Sociology as Life, Practice and Practice,Allan Johnson著,成令方、林鶴玲、吳嘉苓譯,2001年群學出版)與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(第三版,瞿海源與王振寰主編,2009年巨流出版),來介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。這兩本書,請到唐山書局購買(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地下室一樓,電話:02-2363-3072)。除了這兩本書外,每週並搭配相關領域的指定閱讀教材。此外,每節上課,我們亦會針對不同的主題,介紹一些「進級」的參考閱讀資料,以及課外閱讀資料,供有興趣的同學做進一步深究。



 
參考書目
W1(2/26)學校布置研究所考場,停課

W2(3/5)課程介紹:社會學的想像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一章,「森林、樹群、還有那件事」。
Mills, C. Wright. [1959]1995. 《社會學的想像》(張君玫、劉鈐佑譯)。台北:巨流。(閱讀31-43
頁)。
討論活動I:文化與我的名字
討論活動II:觀看紀錄片「奇蹟背後」(2002年,蔡崇隆、陸凱聲導演,公視出版)
建議閱讀:吳音寧,2007,《江湖在哪裡:台灣農業觀察》。台北;印刻。

主題一:文化、規範與社會控制
W3(3/12)文化、差異與霸權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二章,「文化—符號、觀念和生活種種」
古川誠,[2006]2008,「社會的病理」,頁143-159基礎社會學》(片桐新自、永井良和、山
本雄二編,蘇碩斌、鄭陸霖譯)。台北:群學。
參考閱讀: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二章:文化」(黃金麟)。
討論活動III:觀看、討論紀錄片「炸神明」(賀照緹導演)
課外閱讀:Courtwright, David T. (薛琦譯),《上癮五百年》,[2001]2002,台北:立緒。

W4(3/19)社會互動與社會化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五章,「我們、它和社會互動」
Hochschild, Arlie Russell. [1983]1992. 情緒管理的探索(徐瑞珠譯)。台北:桂冠。(閱讀第六章
「情感的管理—從個人到商業使用」。)
參考閱讀:Goffman, Erving. [1959]1992. 日常生活的表演(徐江敏、李姚軍譯)。台北:桂冠(閱
讀19-61頁「表演」的部分章節)
討論活動IV:BBS作為前台與後台 
課外閱讀:Nichter, Mimi. [2000]2001,《少女Wieght的煩惱》(王紹婷譯)。台北:新新聞。

W5 (3/26)團體與組織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三章:團體與組織」(熊瑞梅)。
Ritz, George. 2002,《社會的麥當勞化》(林佑聖、葉欣怡譯)。台北;弘智。(閱讀第一、三章)
討論活動V:規範解碼(需要課前準備)
課外閱讀:Kanter, Rosabeth Moss. [1977]2008. 《公司男女》(Nakao Eki譯)。台北:群學。

主題二:社會結構與不平等
W6(4/2)階級與生活機會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三章,「社會生活的結構」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五章:階級與階層」(蘇國賢)。
討論課VI:為低收入者編列預算(需課前準備)
課外閱讀:Liebow, Elliot. [1967]2009,《泰利的街角》(黃克先譯),台北:群學。

W7(4/9)性別不平等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六章:性別」(陳美華)。
張娟芬,1998,《姊妹戲牆》(閱讀第一章「訂做一個衣櫃」)。台北:聯合文學
討論活動VII:觀看、討論紀錄片「玫瑰的戰爭」
課外閱讀:藍佩嘉,2008,《跨國灰姑娘: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》。台北:行人。

W8(4/16)族群關係及其不平等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七章:族群」(紀駿傑)。
Bauman, Zygmunt. 2002. 社會學動動腦(朱道凱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二章「我們與他們」)
討論活動VIII:觀看、討論紀錄片「請問貴姓」(馬躍•比吼導演,2001)
課外閱讀:王甫昌,2003,《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》。台北:群學。

W9(4/23)全球化及其不平等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二十章:全球化與社會變遷」(王振寰)。
討論活動IX:期末報告分組討論
推薦閱讀:Patel, Raji. 2009.《糧食戰爭》(葉家興等譯)。台北:高寶。

W10(4/30)期中考

主題三:社會體制及其改造
W11(5/7)家庭與親密關係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八章:家庭」(喻維欣)。
Giddens, Anthony. [1992]2001. 《親密關係的轉變:現代社會的性、愛、慾》。台北:巨流。(閱
讀何春蕤的導讀,以及第四、八章)。
參考閱讀:Ahrons, Constance. 《良性離婚》。(閱讀第一章與第二章)
討論活動X:期末報告分組討論,與助教討論
推薦閱讀:夏曉鵑,2002,《流離尋岸: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》。台北:台灣社會研究
叢刊。

W12(5/14)權力與政治體系
李丁讚,2004,「市民社會與公共領域在台灣的發展」,頁1-62於《公共領域在台灣—困境與契
機》。台北:桂冠。
范雲,2010,「我們還在理想的半路上:讀《踏入學生自治的世界有感》。」
參考閱讀: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十三章:權力與政治體系」(王振寰)。
討論活動XII:觀看、討論紀錄片「貢寮,你好嗎?」(2005,崔愫欣導演)。
建議閱讀:何明修,2006,《綠色民主: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》。台北;群學。

W13(5/21)經濟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十二章:經濟與工作」(蔡明璋)。
曾嬿芬,2002,「亞當斯密的晚餐」,頁6-14於《心經濟、愛無價》。台北:新新聞。
Folbre, Nancy. 2002,《心經濟、愛無價》(許慧如譯)。台北:新新聞。(閱讀「人類愛心的泉源」)。
討論活動XIII:經濟社會學的謎題(需要課前準備) 
夏傳位,2008,《塑膠鴉片: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》。台北:行人。

W14 (5/28) 醫療、科技與風險社會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十一章:醫療」(張苙雲)。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二十一章:科技與風險」(吳嘉苓)。
討論活動XIV:期末報告分組報告的規劃
建議閱讀:蔡友月,2009,《達悟族的精神失序:現代性、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。》台北:聯
經。

W15 (6/4)小組報告I

W16(6/10)小組報告II

W17 (6/18)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「第十四章:社會運動」(何明修)
見樹又見林,第六章「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」。
*當日繳交期末報告
建議閱讀:Klein, Naomi. [2000]2003. 《No Logo》(徐時思譯)。台北:時報。

W18 (6/25) 期末考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6  syllabus 
第2週
03/05  社會學的想像 
第3週
03/12  文化、差異與霸權 
第4週
03/19  社會化與社會互動 
第5週
3/26  團體與組織 
第6週
4/2  階級與生活機會 
第7週
04/09  性別不平等 
第8週
04/16  族群不平等 
第9週
04/23  全球化及其不平等 
第10週
4/30  期中考 
第11週
5/07  家庭與親密關係 
第12週
5/14  政治制度與權力 
第13週
5/21  現代經濟及其改造 
第14週
5/28  科技、醫療與社會 
第15週
6/04  期末小組報告 
第17週
6/18  社會運動